top of page
搜尋

月下美人

  • 作家相片: 石乐 董
    石乐 董
  • 2016年6月4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望月怀人是中国诗词传唱千年的主题之一,月光的皎洁可以明志,月色的迷朦诉说怅惘,这样的情感和意境描写,可以追溯到《诗经‧陈风》的《月出》。但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《诗经》的《月出》,一开头是“寂寂昙花半夜开,月下美人婀娜来。”中间还有“昙花一现可倾城,美人一顾可倾国。”,我可真是惊呆了。网络以讹传讹的速度就在一指之间,感叹之余,倒使我回想起小时候半夜坐等昙花开的儿时记忆。

从公元前的《诗经‧陈风‧月出》为开端,托月寄情或藉月抒情,无论是李白的花间邀月独酌、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或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,都接续拨动了千万人的幽情与念想。迷茫的意境,怅然的情景,都是歌月怀人的基调,《诗经‧陈风‧月出》仅四十八个字,与月下昙花、美人倾城,还真没有关系,这也不是先秦时代诗经的语言。

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。舒窈纠兮,劳心悄兮。    月出皓兮,佼人懰兮。舒忧受兮,劳心慅兮。    月出照兮,佼人燎兮。舒夭绍兮,劳心惨兮。 《诗经‧陈风‧月出》全诗有三段,每段是四句。第一句以明月清景说出人对景生情,生发出许多美好的联想,带出第二句以月光的美来比喻所爱女子的美;第三句抒写女子绰约的身姿,月光下美人举止雍容怡然;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因心生爱慕而致心神不宁,无限的愁烦忧闷越夜越深长。

《月出》的意境是迷离的,情调是惆怅的,无边的月色中,美人是现实或是虚想,这是各人领会的“诗意”,但无尽的愁思却是肯定有的。既是从《月出》起兴的联想,那么从月下美人联想到有月下美人之称的昙花,似乎就不足为奇了。

虽说美人如花隔云端,朦胧的月光中,我对昙花的记忆却很清晰分明,分明到我的色谱中除了象牙白、百合白,还有一种白色叫做昙花白。月下美人昙花,从花开到花落不足一个夜晚的时间, 所以小时候对月夜等昙花开是家中的一件盛事。

其实小孩子是没有什么耐性的,黑漆漆的院子里等待昙花一现真是非常无聊,还好爸妈会搬了小茶几、小板凳,准备一些小零嘴和水果,加上一台小收音机,就这样等着花开。记得那时候问得最多的就是:什么时候开呀?昙花为什么还不开呀?等到睡意来袭,快要撑不住了,昙花开了。一朵朵巴掌大的昙花在无声的夜里竞相展开,那种可以观看出的绽放速度,虽缓犹快,这种经历真是太独特了,现在想想,这就叫惊艳吧!

月很美,人很美,月下美人也很美。在昙花一现的那一刻,老爸就拿出相机补捉这些短暂的美好时光,记录这稍纵即逝的静好美人。一张张黑白照片中,昙花那硕大的白,只一夜的美丽,份外耀眼,那股浓郁却清雅的香气,今天似乎都还在身边。昙花随着冉冉升起的皎月而来,在夜里来,也在夜里去。我等不及她完全的绽放,就在缭绕的花香味中,月朦胧、睡意也朦胧的跟她道晚安了。短短几个小时,我只看到她的花开,却一直没有看过她的花谢;这也挺好的,只记得昙花的月夜之美,却不识她的枯萎凋残。只是第二天早晨,必定有一碗冰糖炖昙花,那味道提醒我,月下美人昨晚的确来过。

我和李白看的是同一个月亮,却是不一样的月光。《诗经》的《月出》,有景、有人、有情;我的《月出》是幼时家里的小院,小院里一起等着昙花盛开的家人。同样的,圣经的话因领会、感受不同,每个人也会读出各自的味道,但千万别把主没说过的话,串在主的话里面变成主的话。我们说要说得准确,听也要听得精准。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以弗所书一章19至21节

并知道他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,是何等浩大,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,使他从死里复活,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,远超过一切执政的、掌权的、有能的、主治的,和一切有名的;不但是今世的,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。 #每日话语

 
 
 
以弗所书一章15至18章

StartFragment 因此,我既听见你们信从主耶稣,亲爱众圣徒, 就为你们不住地感谢神,祷告的时候常提到你们, 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、荣耀的父,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,使你们真知道他。 并且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,使你们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,他在圣...

 
 
 

コメント


最新发布

© 2016 by The Church of the Chicagoans 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